今天,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闭幕。本届链博会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
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由中国贸促会主办,自202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本届链博会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1200家。
链博会的重点在于“链”。中国“链”是如何“链”全球的?我们去现场一探究竟。
01
创新链
从实验室到量产
链博会现场,“链”是最热门的关键词。
在宁德时代展台,观众可以看到一粒食盐如何通过完整的产业链变身为新能源电池;稳健医疗和全棉时代的联合展台,则生动展示了从棉田到消费者手中的全棉产品供应链。本届链博会新增的创新链展区,更是集中呈现了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全过程创新链条。
在创新链展区,一份论文吸引了众人目光。
大连科天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汉光介绍,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是陶瓷铝晶种,是从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起步,到实验室、小试、中试,经过4000多炉试验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工程化量产,历经30余年时间,完成了新材料的科技成果转化。
王汉光说:“我们团队是幸运的,对于这种基础材料,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或者几千次实验做出来,时间算短的,还有很多公司可能还在实验室阶段。”
参加本届链博会,王汉光希望结识更多合作伙伴,发现更多新应用。一家电子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展台参观,“想用这种材料做支撑件,来了解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
陶瓷铝晶种的用途广泛,将其添加到铝合金中,制备的新型高性能铝合金、铝基复合材料及零部件的综合性能的大幅提升,也适用于制备高性能钛合金、镁合金及钢铁材料等,终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在不远处,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展台,展示了产业基础“一条龙”应用计划的三个具体案例。
其中一个是聚合产业生态链,开展5G+北斗核心技术攻关。这个“链”条中,由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牵头,覆盖芯片研制、终端集成、运营服务、应用验证等多领域企业。
如今,这条“龙”还在不断延伸。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最近的应用落地是北斗短信,“针对移动用户,我们推出了北斗短信套餐,没有信号的条件下,也可以通过卫星发送短信。”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所产业生态部主管何畅介绍,“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个链条上的企业都撮合在一起,让产业链上中下游围绕一个难题开展协同创新攻关。”
交谈中,已有多家企业来到展区了解“一条龙”应用计划,何畅说:“也有不少企业来询问如何加入这项计划。我们这次展出三个具体案例,也就是三条产业链,实际上我们已经累积了100多条不同领域解决不同问题的链条。”
在创新链专区的展台,还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展示的基于液氢技术的氢能产业链、中兴通讯的“专利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的“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在这里,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碰撞,助力实验室里的“金点子”加速转化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
02
合作链
“链”接全球
链博会现场,合作氛围浓郁。
“你们在哪些城市有布局?”
“我们在全球19个国家有超过66000架次安全飞行,在广东、山东、安徽、浙江等全国多地都有布局。”
“我们安徽蚌埠的区位交通优势比较明显,商业航天产业初具规模。”
“欢迎来我们总部看看,之后多联系……”
这是在广东主题展区,蚌埠市新型显示产业招商分局副局长崔彬彬与亿航智能工作人员的对话。
亿航智能是一家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科技企业,在本届链博会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据亿航智能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产品售价239万元,我们去年卖了200多架,全国约二十多个城市都在布局打造低空经济应用示范,主要应用在文旅观光等方面。”
崔彬彬表示,参加链博会是为了寻求合作,“主要关注商业航天、汽车零部件、新型显示、智能传感器等领域,也是符合我们市的产业定位,比较契合,所以我们先来和目标企业接触一下,看企业是否有意向扩张和布局。”
这样的场景在链博会上随处可见。企业寻找最佳投资地,地方政府推介优势产业政策,供需双方在展会这个平台上实现精准对接。
旁边的洲明科技展区,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纹理屏,兼顾显示与美学的双重价值。工作人员介绍,纹理屏能够在熄屏的时候提供与周围墙体装饰一致的视觉效果,例如可以是木纹效果、石材纹理效果或者绘画效果等。展台前也有不少人咨询价格和购买途径。
链博会正以其独特的平台价值,成为全球创新成果的首发高地。
跨国医疗巨头美敦力的展台上,Lantern左束支起搏(LBBP)心脏导管作为“医工结合,本土创新,反哺全球”的代表性成果亮相。据了解,这是美敦力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产品。
“美敦力在中国已发展了近7000家供应链伙伴,并与其形成紧密的合作生态系统。”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介绍,今年3月,美敦力在中国的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在北京落成,预计2025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顾宇韶表示,“中国智造”已逐步成为公司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一个重要创新支点,“促进合作和共同进步,是推动医疗创新惠及全球患者的关键。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和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并将在全球医疗产业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3
美国参展商数量
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
本届链博会,境外参展商占比达到35%,其中美国参展商数量比上届增长15%,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
美国英伟达公司首次参展链博会,引发广泛关注。
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庞大、充满活力且极具创新性,还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聚集地,美国企业扎根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链博会中,英伟达联合多个生态伙伴展示AI终端成果,涉及机器人、工业数字化、游戏等多个领域。
在英伟达展台上,四款机器人同台亮相,分别是银河通用Galbot(G1)、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2.0、加速进化T1、智平方Alpha Bot2。
其中,天工2.0正灵活自如地与观众互动。它不仅能流畅地跑步前进、精准避障,还能主动伸出手臂与观众击掌握手,甚至模仿人类的肢体语言,逗得现场观众笑声不断。
不远处,湖北的机器人也“组团”参展。
在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专题展区,20余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参展,带来了20个人形机器人本体和60多个核心零部件参展。
有的公司展示全球领先的电子皮肤和灵巧手,现场抓取豆腐;有的公司展示全身动作捕捉设备,体验感十足;还有的公司展示只有指甲盖大小的传感器,内有96个感应点,提高机器人动作精准度……覆盖上中下游的“链条”串联起了人形机器人产业。
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专题展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带着人形机器人整个产业链参会,希望找到更多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湖北展区的对面是浙江搭建的数智化主题专区,包含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10多家浙江创新代表企业。
在宇树科技的展区,人形机器人G1正在进行握手、舞棍等互动,吸引众人围观。如今这款机器人在服务业、家用、工业场景的应用都在加快推进。
首次参加链博会,宇树科技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展会了解更多市场信息,吸引更多科研院所一起共创,从而开拓更多机器人落地场景。
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从算法研发到场景应用,链博会呈现了机器人产业的全球供应链图谱。
链博会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许多参展商带来的新产品尚未达到完美状态——他们坦言这些产品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正式投放市场。这种“未完成态”恰恰彰显了链博会的独特魅力:企业在此寻求的不仅是展示机会,更是来自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反馈,以及潜在的深度合作伙伴。
中国连续15年稳坐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在贸易领域,中国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链博会所展现的,不仅是中国供应链的韧性,更是全球产业协同创新的无限可能。在这里,“链”接创造价值,合作共赢未来。
掘金配资-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上海杠杆配资2024年-炒股配资平台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